10月27日
2021第六届全国广电实战融媒峰会在成都开幕
并于当天举行
《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实战案例蓝皮书》
发布仪式!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融媒体中心在管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方面的深度融合,以高效管理、实战运营实现媒体融合的良性发展,该书特将100家广电媒体融合案例精心整理,为全国广电媒体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梧州市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成功经验也收录其中。
《全国广电媒体融合实战案例蓝皮书》
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全国第一本
由100位杰出广电台长、融媒主任
实战运营操盘的智慧结晶





广西梧州市广播电视台
江苏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山西太原市广播电视台
江苏无锡广播电视集团
山东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山东济宁广播电视台
湖北荆州广播电视台
广东清远广播电视台
陕西安康广播电视台
河北廊坊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赤峰广播电视台
福建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兴安广播电视台
辽宁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
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
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
浙江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山东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浙江绍兴传媒集团
山东德州市广播电视台
福建泉州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
湖北十堰广播电视台
陕西宝鸡电视台
陕西榆林传媒中心
湖北襄阳广播电视台
陕西咸阳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办公室
新疆巴音郭楞广播电视台
梧州广电媒体融合经验文章分享

梧州市城市形象片
“1+4+15+”策划和融合传播模式
梧州市广播电视台
梧州城市形象片“1+4+15+”融合传播模式是梧州市广播电视台为展示梧州城市新形象,彰显梧州人民“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突破传统城市形象片常规套路,与广西广播电视台合作,创意生产的一套视频矩阵产品的融合传播模式。它创新运用融媒生产方式,使梧州形象宣传视频矩阵产品成为电视精品和网络爆款,是媒体融合创新的的成功案例和生动实践。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破传统,把1变为“1+N”,有效实现媒体融合传播。作品突破常规城市形象片一条配音+解说+图像的传统电视专题片制作模式,创新采用“1+4+15+”的视频矩阵模式。“1”为1部形象宣传片,“4”为4集系列短视频,“15+”为15条以上微视频。“1+N”视频矩阵优势在于即可兼顾整体、又可细分精准传播,形成涵盖传统媒体端和新媒体端的全媒体宣传合力。形象片视频矩阵产品既可互为整体在传统电视媒体上播出,又可拆分独立在网络平台上使用;既能满足重要政务商务活动推介需求,又可精准细分,适配互联网传播特点;既能满足电视受众的需求,也能满足年轻受众手机传阅习惯,让梧州城市形象更具辨识度、饱满度和鲜活度,实现了“1+1”>2的效果。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刷爆梧州朋友圈,创下梧州电视观众收视形象片之最。
二、抓住特色,“声色味”俱全,展示梧州元素。《梧州的声音》《梧州的味道》《梧州的颜色》《梧州的轮廓》四集系列短视频打破传统旧式的叙述表达方式,以全新的体验式视角切入,从梧州专属的“声音”:如江海之声、粤语、童谣、下哩歌、牛娘戏等引入;从梧州特有的“味道”:如葱油鱼的甜、纸包鸡的油等味觉触角切入……每个版块篇章都寻找一条梧州标志性的暗线串联,全方面调动受众的听觉、味觉、视觉、触觉,从最直观的声音、味道、颜色、轮廓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去结构梧州城市气质,凸显梧州元素,展示梧州特色,让城市形象可见、可听、可感,立体丰富、直抵人心、触发共鸣。
三、适配网民、年轻人心态和特点,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为有效破解在年轻受众中更广泛传播的难题,提高传播效果,我们把梧州城市形象片的摄制过程打造为热点事件网络营销过程。除传统广播、电视强力宣传,更注重以传播为导向,以流量为推手,及时捕捉梧州城市形象片拍摄、制作、发布全流程的花絮亮点,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广大网民通过点赞、评论、转发、互动等方式参与梧州城市形象片推广,形成舆论热点的持续发酵。在梧州城市形象片拍摄期间,我们邀请流量网红参与梧州形象的推介,邀请梧州名人为梧州代言,通过“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等新媒体多平台投放,持续引发网友对梧州城市形象片的关注,系列短视频、微视频网上点击量均在10万+以上,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取得观众爱看、网友点赞、城市受益的多赢局面。
一、创新做法与实践
1.基本情况
2020年12月5日上午10点,梧州城市形象片《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在第十七届梧州宝石节开幕式上正式亮相;在同一个时间,梧州的所有主流媒体和主要的一批自媒体、广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以及“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同时震撼发布。这部长10分16秒的作品一经面世,就以每一帧都是美景的高颜值画面,刷爆朋友圈,霸屏电视屏幕,让广西梧州这个四线城市瞬间成为网红城市,《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堪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扛鼎之作。其实,这部梧州城市形象片的火爆是水到渠成。早在7月4日的城市形象片新闻发布会暨开机仪式之前,与《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密切相关的16条微视频、4集系列短视频已为此做了最好的铺垫。从创意产生到形象片生产,创作团队创新采用“1+4+15+”的组合生产模式,锐意创造一套梧州形象宣传视频矩阵产品,成就融合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生动实践。
2.具体实践
每隔一两年,每座城市都会拍一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按照一般的做法,都是全力投入撰写解说,拍摄画面,后期剪辑,力图完成一部精美的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这种传统的做法影响力越来越式微,对年轻人尤其缺乏吸引力,效果并不好。2020年,接到全新制作反映梧州城市精神、展现梧州崭新气象的新版城市形象片任务后,梧州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团队一直在谋求突破传统思维,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经过集思广益、深度研究,提出了“创意生产融合发展”的创作总思路,决定与广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深入合作,突破传统城市形象片的常规拍摄、播出套路,创新采用“1+4+15+”的组合模式创意生产一套梧州形象宣传视频矩阵产品。“1+4+15+”的组合模式即为1部城市形象片、4集系列短视频、15条以上的微视频。这一视频矩阵产品既互为整体,又可拆分独立使用。既能满足重要政务商务活动推介需求,又可精准细分,适配互联网传播特点,在年轻受众中实现更广泛的碎片化、精准化传播。
1部城市形象片:片长10分钟左右,以解说词配音+艺术字幕提炼+视觉画面为主。形象片分为南国生春、闻风起“梧”、倾城之美、海纳百川等四个篇章,内容涵盖梧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城市建设、人文历史、生态环境等综合内容。
城市形象片《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
4集系列短视频:每集短视频2-4分钟,以精选的现场声+艺术字幕提炼+视觉画面为主,分为《梧州的声音》《梧州的味道》《梧州的颜色》《梧州的轮廓》四集,全方面调动受众的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从最直观的味道、声音、颜色、轮廓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去结构梧州城市气质,让城市形象可见、可听、可感,立体丰富、直抵人心、触发共鸣。
短视频《梧州的声音》
短视频《梧州的味道》
短视频《梧州的轮廓》
短视频《梧州的颜色》
15+条微视频:每条微视频30-60秒。拍摄现场以vlog的小视频记录形式,持续曝光城市形象片拍摄制作的趣味亮点、鲜活花絮,以短、精、趣的形式即编即发,突出时效,形成新媒体内容流量包,引爆网络关注度。
15+条微视频
二、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拍摄城市形象片各地都在做,但如何做到拍摄手法不落俗套,成就精品是难题,如何能更广泛地引发市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关注,并持续保持长时间的关注热度更是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1+4+15+”创意,进行创新探索。
1. 邀请名人代言,提升关注度。
摄制组精心挑选了梧州粤剧传承人钟杏沂、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濡菲、园林工程师黄亚光、民间画家丁国明这4位在梧州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士作为拍摄线索发声人,先是为几位拍摄线索发声人制作了微视频并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成功吸引了广大梧州市民的好奇和关注。随后,精心设计城市形象片新闻发布会暨开机仪式,让4位形象片拍摄线索发声人独特而惊艳地亮相,在发布会上分享他们与梧州这座城市的故事。之后,还邀请了自拍女王杜欣、杨晨等多名在国内小有知名度、自带流量的网红主播参与城市形象片的拍摄,推介梧州。通过名人在社会和网络上代言的方式,营造新媒体端广泛关注梧州、了解梧州、点赞梧州的融媒传播效果和良好舆论氛围。
2. 化整为零,媒体融合传播。
在取景拍摄时,每个外景拍摄小组配备两队组员,一组主创团队拍正片,一组辅助团队拍花絮,正片主要在城市形象片使用,花絮片主要用于15+条微视频使用。在后期剪辑上,充分运用制作技巧,避免同样图像反复使用。在传播平台上,除了在传统电视媒体播出外,还更多地在抖音、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分发。在时间把握上,一方面是边拍摄边制作边播出边推送,保证城市形象片的拍摄资讯新鲜度,另一方面是保持长时间的宣传力度,即使是在漫长的后期制作阶段也适时推出一些片花报道或者小视频,包括专门制作的反映拍摄团队工作的MV,保持城市形象片粉丝的黏连度。通过多元拍摄,多平台分发,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呈现梧州之美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宣传推介的效果最大化。
3. 打造热点,“触网”提升热度。
以微视频为体裁,通过15+条微视频的使用,特别是花絮片,广泛关注创作团队的策划、创意、设备、手法、拍摄进度,推出网红的深度参与,适时对拍摄内幕进行“揭秘”“曝光”等等,把拍摄梧州城市形象片的过程打造为热点事件网络营销过程。整个宣传过程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突出年轻化表达方式,让广大网民通过点赞、评论、转发、互动等方式参与梧州形象推广,形成舆论热点的持续发酵,有效提高了传播效果。
4. 优质原创,奉献极致视觉享受。
既然是拍摄城市宣传片,优秀的摄影、制作精美的画面捕捉当然是最基础的。创作团队在视觉镜头创意方面,以风光镜头、写意镜头、场面镜头、升华镜头构成,通过采用业界前沿的影片制作技术,将航拍、大范围延时、场景再塑造等表现手法,以CG动画、包装设计为辅助,打造充满电影感的视听体验,带着观众透过日常工作生活中看不到的独特视角,遵循精彩、准确、深刻、有记忆点的拍摄理念,呈现极致视觉画面。
三、成效与反响
优质的原创内容是驱动媒体包括新媒体可持续发展的硬实力。由于多种前沿摄制技术并用,让观众极具视觉享受,再采用“1+4+15+”组合模式,其创新使用的融媒生产方式,使梧州形象宣传视频矩阵产品成为了电视精品和网络爆款,取得很好的成绩。主要体现为:
1.观众爱看。
梧州城市形象片《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在梧州市广播电视台三大电视频道播出期间,创下电视观众收看宣传片反应最强烈、评价最好的新记录。在广西广电网络公司机顶盒、小象互动平台、广西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播出,也有很不错的收视效果。有观众直言:“反复播反复看,百看不厌。”有观众则说,“从电视上看梧州,梧州帅呆了。”而由于梧州城市形象片传播模式的创新实践,梧州市广播电视台的策划制作水平在广告客户的心目中与日剧增,不少政府部门、金融单位、地产开发商主动提出合作意愿,进而带动视频短片制作、电视软广,以及网络推文签约量的节节攀升。其中,仅来自梧州下辖三县一市如岑溪市石博会、藤县桂银村镇银行等的合同金额就有近百万元,成为了全台经济创收新的增长点。
群众接受电视新闻采访
群众接受电视新闻采访
《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中的大美梧州
2.网友点赞。
梧州形象宣传视频矩阵产品制作完成后,在广西广播电视台、梧州市广播电视台、梧州日报各微信公众号、梧州智慧手机台、梧州发布,以及“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持续引发网友对梧州形象宣传片的关注。其中,梧州市广播电视台抖音号的《光影新梧州 抢先看大片》点击量近10万,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不少外地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梧州老乡大群微信号等,主动转载推送,点击量也很快超过10万+,成为网络短视频爆款。其中,《海纳百川 力争上游》片在腾讯视频播放16万次,在专业人士汇聚的公号《新片场》展示,点击量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超过10万+,好评如潮,被网友夸赞达到中央台的水平。可以这样说,梧州城市形象片的传播模式取得了“1+1+1>3“的效果,其叠加效应和宣传效益明显。
《光影新梧州 抢先看大片》点击量近10万
腾讯视频播放16万次
《新片场》点击量10万+
3. 城市受益。梧州城市形象宣传片模式的创新实践,增加了广西乃至全国人民对梧州的好感度和关注度,引发了一波波梧州旅游热潮。今年“五一”假期,梧州市共接待游客13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39%;实现旅游消费14.1亿元,同比增长353.38%。这既是梧州大力抓好旅游经济发展的有力数据,也是梧州通过制作城市形象片并广为传播等一系列宣传推广举措,塑造了梧州新形象,提高了城市美誉度的有力佐证。
电视新闻报道“五一”梧州旅游情况
四、经验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只靠一家媒体尤其是地方小媒体单打独斗去宣传推广,肯定效果不佳,效率不高。怎么办?答案就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梧州城市形象片“1+4+15+”传播模式就是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和生动实践。
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小屏的互动互融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在创作梧州城市形象片的过程中,不但拍摄的视频不只在传统的大屏播出,同时也在新兴的小屏推送;而且大小屏相互推荐的效果很好。流传更为广泛的小屏,促进了大屏观众的回流和稳定;大屏的强力推介也让小屏有了权威的加持。
2. 一个地方的不同媒体之间的横向融合发展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在拍摄宣传梧州城市形象片过程中,由于梧州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统一集中的领导,梧州的多个主流媒体统一行动,在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多个平台都进行了融合报道推广;而且,在市委网信办的组织下,梧州的各大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纷纷开始被动之后主动参与了梧州城市形象片的推广。
3. 联合各方抱团取暖的纵向融合发展之路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梧州城市形象片的拍摄推广,梧州市广播电视台不但与广西广播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而且也与在广西非常有名的网红自拍女王以及“抖音”“快手”“微视”“小红书”等国内知名新媒体平台联手,效果很好,效率很高,作用非常显著。在媒体竞争激烈,传播手段更新迭代飞快的今天,我们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创新生产一批群众爱看、网友点赞的全媒体产品,把媒体融合发展落到实处,才能发挥更大的舆论宣传作用。
编辑丨谢宝民
审核丨董敏 周春波 杨子雄
监制丨邓戈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