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因“新”而活,产业因“新”而变,经济因“新”而进。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落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支柱产业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优势、增添新动能。
走进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高新片区的广西思特美实业有限公司和梧州宝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注塑机等设备全速运转,工人们相互配合加快完成气泵电机组装以及充气床、充气沙发等产品的生产。近年来,户外露营的流行趋势显著增强,也带动了相关户外产品热销。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迅猛,新能源汽车露营也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根据市场的表现,该公司对产品布局也做了相应调整,创新研发了部分新能源企业露营配套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
数字赋能,让车间变得更“聪明”。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高新片区的广西喜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质检车间,多台人工智能质检机高速运转,一颗颗莫桑钻随着螺旋状圆台旋转完成分拣。目前,喜荟天成公司全生产流程引入人工智能,生产效率提升60%,产品不良率下降30%,运营成本下降40%,分级分类检测效率比人工经验生产提高80%。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培优育强攻坚行动,在支持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进新设备、引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建立优质企业重点培育清单,强化政策培训、加大融资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新作为。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70家,其中链主型龙头企业6家,工业龙头企业19家,数量均排名全区第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9家,总数量排名全区第4。
记者丨蒙小清 邓凯晖 李盛安 蒙敏莹
编辑丨熊迪
责编丨戴海亮 卢诗晴
编审丨杨子雄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