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在线】《聚焦政法》 一次吸毒 万劫深渊

2025-07-06 21:53
评论

近期,苍梧县公安局披露一段涉毒在押人员的自述:他曾因朋友聚会时的一时冲动尝试了毒品,从此坠入深渊,悔恨终生。这不禁让我们深思,这类悲剧的发生背后,有哪些共性原因?吸毒者往往始于“就一次”的侥幸心理,在朋友引诱、社交场合的推波助澜下,让不少人误以为毒品是“娱乐品”。

现在的新型毒品伪装性极强,常被包装成“奶茶”“电子烟”等日常物品,诱骗青少年和防范意识薄弱人群。毒品不仅会摧毁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和生理依赖,更是破坏家庭幸福、侵蚀社会稳定的万恶之源。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无知者无畏”的迷思。

家长和学校都需要加强青少年药物滥用教育,揭露毒品伪装伎俩;另一方面,我们老百姓应警惕“朋友怂恿”场合,绝不轻信“尝试无害”的谎言。今天,就让我们将镜头对准禁毒最前线,一起撕开毒品的伪装,看清它狰狞的面目。

其实,在新型毒品伪装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构建更有效的全民禁毒防线,十分重要。因为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现吸毒人员中,18—35岁群体占比超过60%,其中多数是因“朋友引诱”“好奇尝试”而误入歧途。那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基层社区又能发挥怎样的关键作用。

从精准帮扶到全民防线,禁毒工作的确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践智慧。那2024年我国毒情形势呈现一个什么状态,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今年6月15日,国家禁毒办发布《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禁毒部门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2万名、缴获毒品26.7吨、查处吸毒人员19.3万人次,案件起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9%、5.6%,全国毒情形势整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今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2025年1—5月份,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9343件,同比下降29.31%。近十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整体上仍呈下降趋势,毒情形势持续向好,这彰显了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毒品治理的强大制度优势。

从国家禁毒办公布的12.9%毒品犯罪案件降幅,到法院系统29.31%的结案下降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禁毒工作者的日夜坚守。禁毒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唯有全社会携手,才能织密这张禁毒防护网。在此,我们也提醒市民群众,如果您发现涉毒线索,记得拨打110电话报警,你传递的一条线索,或许就能阻断毒品流向社会。

记者丨霍斯婷 罗恒

通讯员丨苍梧公安 叶韵清 蒋植新

编辑丨卢诗晴

责编丨霍斯婷 成栩娴

编审丨杨子雄

精彩推荐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