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区: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

2025-09-14 20:23
评论

绿水青山间,产业遍地开。长洲区以前集体林地分散、经营效益低,绿水青山难以变成“金山银山”。如今,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我们一起走进倒水镇,看林改如何让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

走进倒水镇富万村,金黄的稻浪、晶莹的葡萄,交织出一幅丰收画卷。新落成的知青寨乡村游项目,迎来众多游客。这一切,都得益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前,长洲区集体林地虽然面积广阔,但经营分散、效益不高。全区集体林地面积36.8万亩,虽完成确权发证率94%、到户率91%,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村民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资金投入不足,收益始终上不来。如何破解?长洲区选择持续深化林改,重点推进承包经营权分离——林地所有权仍归村集体,承包权归村民,经营权则可流转。

倒水镇富万村将村委旧办公楼、750亩林地、25亩水库等资源经营权评估作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投资方,组建旅游投资公司。依托三株古树,打造“金桂富万家”乡村旅游品牌,走实“旅游致富路”。景区开放以来,已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

如今,富万村的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里,五指毛桃、牛大力等长势喜人,清香四溢。长洲区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多样化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多点开花”。在三级林长协同推动下,全区流转林地约5.8万亩,其中用于林下经济的达1.3万亩。

围绕“让农地流转开、让林权活起来”的思路,长洲区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林权规范流转,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产业增效、村民增收、环境提质。


记者丨孙洪 李盛安

通讯员丨何北锦 陈秀梅

编辑丨熊迪

责编丨戴海亮 卢诗晴

编审丨杨子雄

精彩推荐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