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风云】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战火中的红十字丰碑

2025-08-31 20:36
评论

梧州红十字会医院栉风沐雨,历经百年沧桑。在抗日战争时期,医院在资金、药品奇缺、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医疗救护、防疫治病,肩负抢救伤员的重大使命,而且对贫苦者赠医施药。如今,将战时“救死扶伤”的信念转化为创新现代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的传承。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坐落在美丽的鸳鸯江畔,1934年正值抗战时期,李济深的兄弟李少轩、李达潮创办了“中华民国红十字会苍梧县分会留医院”,后与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梧州西医院合并,成立了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今年80岁的梁永波是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说起医院的历史,梁永波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几经更名,历经战火洗礼。

据梁永波介绍,当时的中华民国红十字会苍梧县分会留医院与梧州西医院一起,经常为平民百姓赠医施药、捐款捐物,因此深得民心。在抗日战争期间,更是把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始终,承担大量的战时救援、灾民救济及群众防疫等社会服务工作,红十字分会留医院还自办护士速成班,投入战时救护工作。

1942年12月31日,日本飞机轰炸梧州,位于大中路的红十字会苍梧县分会和位于北环路的红十字会苍梧县分会留医院均遭到破坏。

到了1944年9月,因日军入侵,当局颁布紧急疏散令,两所医院及其人员被迫进行转移。

西医院则迁往武宣,时任梧州西医院的院长李郁文率医院员工及家属向武宣山区逃难途中,还救治一名受伤的美国飞行员。

抗战胜利后,两所医院分别迁回原处。李郁文带着家人和西医院员工从武宣回到梧州,大家一起动手修复残破不堪的医院房屋并重新收治病人。1956年5月21日,与当时的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市分会医院合并。

两家医院合并时,仅有80张病床。如今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400多张病床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但医护人员白大褂上闪耀的人道光辉,穿越战火与岁月依然滚烫。

记者丨黎广翔 霍斯婷 罗志强

编辑丨卢诗晴

责编丨戴海亮 成栩娴

编审丨杨子雄

精彩推荐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