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梧州历史】之《拾遗 记忆》:古怪巷名 趣味往事(二)

2022-04-06 21:18
评论

  我市的九坊路、南堤路一带,历史悠久,商贸繁荣,素有“百年商街”之称,而其中的一些横街窄巷,还有着一些有趣的旧称谓,可能现在大家知道的已经不多了。本期节目,我们就继续来讲一讲这些小巷的故事吧。

“瓜子巷”来历


  南堤路,其前身叫“沙街”。据《苍梧县志》记载:“沙街”为城外街市,又称“长沙街”。1897年梧州开埠之后,沙街的商业便开始兴旺起来。当时的沙街经营海咸杂货最多,依次是油料、矿产、瓜子、柿饼、干果等,咸鱼海鲜由广东运来,大米、杂货、糖、豆、油、矿产等远销粤、港、澳。

  由于当时南堤路上的贸易有相当的规模,可以说是成行成市,以至于人们为了称谓上的方便,把当时街内的一条专门经营瓜子的小巷,叫做“瓜子巷”,不知道今天的市民,还有没有人知道这条小巷在哪里吗?

  南堤路居民:“隔壁那条巷以前叫‘瓜子巷’,以前这里都是卖瓜子的,专门请有几个人担瓜子去河滩边洗,洗完瓜子后就拿来炒。”

  南堤路经营户:“‘瓜子巷’下面一点那里就是了,现在已经都没有了。‘瓜子巷’当时的盛势人山人海,几十年前我做副食的时候,经常送货到沙街这里,很多人的,人气爆棚,这条街是百年老街来的,瓜子巷连广东这一带的人都来上来这里拿货。”

  这里的老市民们,对瓜子巷还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据说由于当时瓜子干果杂货等等进出比较多,在这条短巷里,还有着一个专门的瓜子仓库来存放货物。那么,这条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巷,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瓜子贸易的集散地呢?

  梧州市长洲区文史研究员 周广熙:“我后面是西江河,而且还有一条河堤,一是方便水运的货物在这里起落,而是南堤路这里有很多贺县(今贺州市)的瓜子,或者是广西各地的瓜子都通过陆路运输到这里。因为梧州是一个集散地,瓜子是其中的一类,有家公司就在这边设立了一个仓库,专门用来屯瓜子。在民国时期,梧州单单是红瓜子,一般情况下,每年出口都有400吨,最多的一年在1929年达到700吨。久而久之,这条巷子就被梧州人民称为‘瓜子巷’。”

“瓜子巷”记忆



  当年,广西生产的红瓜子,以贺县(现贺州市)的质量最好,占了比较大的分量,客商们长期到梧州沙街购买,专门运到粤、港、澳去销售。单单瓜子一项货物,就能达到每年数百吨这样的销量,在两广都是极为罕见的,足见当年沙街各行业经营规模的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堤路经营海咸杂货,仍是一个较大的行业。上世纪50年代,多个大型国有企业派出机构在南堤路办公。瓜子巷,继续着它的热闹与繁荣,也承载着梧州百姓的一份特殊记忆。

  梧州市长洲区文史研究员 周广熙:“到了解放后,八月十五,或者放寒暑假的时候,要把瓜子分拣出一二三类,所以学生们都在大人的带领下,到这里领瓜子,100斤一包,拿回家后在桌面或者在簸箕,将瓜子分拣为三类,分拣后再送回来交给商家,一包的分拣费用很少的, 3块左右100斤,要分拣挺久的,学生们放假没事做,快的3天左右,慢的就5天6天这样。”

  红瓜籽仁是梧州五仁月饼的原料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前,因为制作月饼红瓜籽仁需求量大,不少家庭全员行动,齐齐捶瓜子取仁,瓜子巷更是热闹非常,这种难得一见的加工场面,已经成为老一辈梧州人难以忘怀的一种情愫。故此,当时全城无人不晓沙街有个“瓜子巷”。

“长生里”得名


  现在我来到南堤路的这条小巷,叫“长生里”,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在以前,梧州人对这条短窄的小巷,却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感受,那么大家知道“长生里”得名的原因吗? 

  梧州市市民:“这条巷叫‘长生里’,解放前是专门卖那些东西的,也是听老人家说的,我们没有见过。”

  南堤路经营户:“长生里就在隔壁,以前是卖棺材的,解放前的听老人家说的。”

  南堤路居民:“对于长生里怎么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在这里经过,都要绕远些,看见那些木有些害怕。”

  清末前,人们对专卖棺材的行业非常忌讳,只叫“长生板木铺”,绝不叫“棺材铺”。当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长生板木业只能在城外经营,因此,梧州的长生板木业就在沙街上边的横巷处,称“长生街”。民国后改为“长生里”,仍属沙街一部分。而长生板木业开设在这里,还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缘由。

  梧州市长洲区文史研究员 周广熙:“因为以前柳州有很多古老的杉树,是适宜做棺材的材料,柳州的杉木就通过水运运到这里,因为柳江在梧州的上游,柳州的杉木就一排排放运到梧州,这附近河滩宽阔,柳州木从上游而下集结到这里,这就很适宜这里的木匠在河滩边就地取材,在下面锯好木板,再运到棺材铺制作,久而久之,这里就聚集了大约7、8间的棺材铺,为了避忌,一般就不叫棺材,而是叫做‘长生板’,久而久之这条巷就叫做‘长生里’。”

  当时梧州,越靠近江河岸边越兴旺,商业越发达。而沙街上边是桂江、浔江交汇处。这里岸边水深无石,易靠岸,最适宜湾泊船只上落货物,尤其适合木材运输。做棺材的柳州杉木,基本上是水上运输来的,棺材铺是前店后厂,铺后背就是岸边,方便木材运输加工。

  民国后,长生板木业搬去四坊街继续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行业在市民的生活中渐渐消失了。如今,这里沿街的商铺,多以经营日杂用品的小店面和餐饮店为主,“长生里”的名称虽然依旧,但它包含的,已经是健康幸福的美好寓意。

“长生里”善事


  其实在南堤路的长生里,还有着一个在当时非常有名的慈善机构,不知道现在的市民还会不会有印象呢?

  南堤路经营户:“叫宝善善堂的慈善机构就很久以前了,倒没这么留意,那时候我们还非常小,没有印象了。”

  由于年代已久,就是现在还住在这里的居民,也几乎已经没有人知道关于这一段往事了。然而,这个曾经存在于长生里的慈善机构,在当时却是来头不小。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各商号和善长仁翁捐资创立的“宝善善堂”成立,当初附设在五坊街“粤东会馆”内。光绪十三年(1890年),正式在长生街(今南堤路长生里)建成。该善堂主要向灾民、贫民施衣、赠诊、施药、设义渡、扶贫赈灾等。

  梧州市长洲区文史研究员 周广熙:“民国时期,因为这里很接近粤东会馆,很多做生意的商人,都是从广东上来的,他们生意兴旺发达赚到钱后,想回馈社会,就根据实际,在这里设立了一间“宝善善堂”,宝善善堂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基金协会、志愿协会,专门去帮助一些比较困难的市民,或者遇到比较急难的情况下,去帮助市民,所以宝善善堂当时在梧州是做得比较好的,受到市民的称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人民卫生保健,卫生工作日益改善,这些慈善机构便逐渐停办,该善堂也因破烂已拆除。

  狭窄而冷清的街巷,已经满是沧桑的岁月痕迹。如今,随着梧州市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的有序推进,这些古老的街巷改造后,必将会更好地彰显梧州骑楼城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价值,再现梧州骑楼城新风貌。

  大约在清末开始形成的平码行,是梧州百年商埠的一个大行业,当时在整个广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南堤路一带这些有趣的老巷名,就与当年在这里出现的平码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瓜子巷”,“长生里”等旧称谓,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记者丨黄盈俊 李永峰 陈浩 元宏铭 李火葵

编辑丨谢宝民

审核丨莫丽标 杨子雄

监制丨周春波

精彩推荐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