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梧州历史】《拾遗·记忆》一抹遗迹 歌罗古城

2022-01-17 18:43
评论

点击观看视频


 

  位于龙圩区新地镇有一座冷兵器战争时代构筑的营盘——歌罗城,一千四百多年前,当地人首领李世贤聚集数千人马在这筑城起义,反抗隋朝的统治。今天的《拾遗•记忆》我们走进歌罗城遗址,讲述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争。

大军压境

  隋朝,开皇十七年(597年),一支从中原开来的征南大军经过长途跋涉后,驻扎在龙圩对岸,饮马西江。

  当时的隋朝皇帝是隋文帝杨坚,他为什么要出动大军远征来这里?而领军的大将竟然是宰相虞庆则,如此兴师动众,西江边敢造反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龙圩区龙圩镇,古代叫戎圩,是个非常古老的圩镇,历史溯源年代久远相比广西任何一个古镇都毫不逊色。

  戎圩古镇是桂东地区最富盛名的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古语中“戎”即是“军”,戎圩其实就是一个军事要塞或古战场。

  隋朝大军这次要征讨的是一个叫李世贤,又名李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军。

  梧州学院西江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黎军:“在隋唐时代,新地、广平、大坡一带都是俚人,俚族居住的地方,俚族分布非常广,从广东广州往上(广西)至阳江、高州、信宜到广西这一带都是俚族居住的地方。在古代,俚人农耕条件非常落后,刀耕火种,都是旱作,不像现在可田园种植,过去都是种植旱作物,豆类、山稻之类,收入非常低。但隋文帝上台后,推行严酷的征税政策,高收税,令各地民不聊生,引起了这一带地方,山区落后,收入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俚人起义,他们起义后就攻打周边州县,惊动了隋文帝,惊动了朝廷,所以派出宰相虞庆则带领大军征讨李贤的造反队伍。”

  此时,李世贤的起义军兵锋直指戎圩(现龙圩)。戎圩(现龙圩)是兵家重地,在隋朝,苍梧一直是广西、越南北部联系岭北的重要通道,是经济发展、商贸联系军事行动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央控制岭南西部的要塞,所以这里有人造反,朝廷会第一时间派军队来镇压。

  守城的官员接到李世贤造反的消息,马上千里加急,上报朝庭。收到战报,隋文帝召集群臣商议派谁去平叛,几个想立功的人再三请示,隋文帝就是不同意。他对宰相虞庆则没有请战很不满意,看到虞庆则实在没有出战的意思,隋文帝就质问虞庆则,你身为宰相,在这个时候就不想着为国出力吗?虞庆则吃惊地发现,原来皇帝是在等着他主动请缨。据《北史》记载,隋文帝盯着虞庆则说:“你位居宰相,爵为上公,国家有贼,遂无行意,何也?”虞庆则诚惶诚恐,急忙请行。隋文帝即派虞庆则带领大兵南征,数月后,大队兵马抵达遂城县(即戎圩)驻营。

歌罗城遗址

  龙圩区新地镇长盈村城山,歌罗古城遗址就在开阔平缓的山半坡上,面朝开宽田地,背后是耸立的大山,形势前可控守,后可退却,这个小村子也因此得名“城山”,古城遗址为圆形,直径500米,西北面还残存土城墙及护城壕。城内有明月池,长12米、宽7米,为当年守城将士蓄水池,朝东有半月形壕沟。

  主持人张朝:一千四百多年前,俚人首领李世贤聚集数千人马在此筑城起义,反抗隋朝的统治,留下了这个让后人思古凭吊的故垒遗址。这里是城山坡,现在已变成农家一片种作地,荔枝果树掩隐,村民也知道珍惜遗址,特意保留了那段在岁月雕蚀中仅存的夯土城墙残基,以及明显深凹的护城壕沟痕迹,让我们隐约可鉴昔日的古城形态,想象这座千年夯土城堡厚实粗犷森严壁垒的模样。

  黎军:当年李贤选择在这里建筑歌罗城,聚众起义和固守是有它的特殊地理重要性的,这里依山傍水,城在山边,前面有一条小河,一直可通出龙圩,陆路可由河边通出去。古代,小河可以通船,水深可通船,兵器运输、人员走动可以通过这条河流。当时陆路比较荒凉,古代以水路为主,这是一个原因,另外这个地盘,依山靠水,后面有很好的退路,后面是莽莽大山,非常险峻,在无法固守时,可以向后退,前面如有大军,也可以在城上居高临下,一看就可以见到,甚至可以在开宽地带进行迎击,所以李贤选择这个地方作为一个重要建城的据点,在当时是有道理的。

  歌罗城和俚人首领李世贤,在《北史》、《资治通鉴》及地方志史籍中均有记载。

  歌罗城,是俚语是“我们的山城”;俚人,上溯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自广州以南的阳江、信宜至梧州、玉林、合浦、横县一带,方圆千里土地上生存和劳动的先人多为俚人,当时隶属桂州道管辖。

  隋文帝杨坚晚年,施行了严刑峻法,百姓衣食不能自给。就在李世贤筑歌罗城起义前三年,北方关中地区大旱,百姓四散讨乞,大量难民流落各地,由此触发激烈的社会矛盾。

  开皇十七年春二月,同属桂州道管区的桂北地域,有一个名叫李光仕的俚人率先反隋,后被朝廷派兵镇压下去了。李光仕刚刚被镇压下去,同年秋七月,新地的李世贤建歌罗城,举兵反隋。


宰相虞庆则之死

  虞庆则的大军进驻龙圩镇后(当时称为遂城县),休整数日,就对李世贤的农民起义军发动进攻。面对强大的隋朝大军,李世贤率兵迎战,俚人作战虽然勇猛,无奈双方兵力悬殊,起义军很快陷入重围,经过两天的拼死抵抗,隋军攻破城门,李世贤阵亡最终,歌罗城,“我们的山城”被皇权强大的军队踏平。

  然而被大军踏平歌罗城并不仅仅只埋葬了李世贤及其起义的俚民,同时也埋葬了这次领军的虞庆则。

  原来,虞庆则镇压了李世贤后,班师回朝途中,路过潭州,见此地居于山川险要,禁不住驻足考察一番,大为惊叹:“此地实为山川险固,若加粮草足备,得良将强兵镇守,攻不可破!”他即命舅子赵什柱急速赶回京城,向隋文帝奏请试探设防事宜。岂料,这位舅子却向隋文帝诬奏虞庆则欲拥兵屯军谋反。隋文帝很生气,立刻让人去查。带兵驻扎城外是事实,在潭州说的话也是事实。隋文帝根本没有给虞庆则任何辩解的机会就杀了他。而虞庆则舅子赵什柱,却受到隋文帝恩赐,接替了虞庆则的大将军职位。虞庆则的死,有史家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与遗憾,实则是因为虞庆则的功劳太大,权位太重,已经对朝廷和皇上本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

  镇压李世贤后,遂城县就改为戎城县,一直称了四百多年。宋熙宁四年(1071年)将戎城县撤销,改为戎圩镇,并归苍梧县管辖,元、明、清、民国达八百多年都称为戎圩。

  现在的歌罗城,只留下一抹遗迹。清康熙年间,任梧州府知府陈天植曾在诗中提及歌罗城。

子云昔日拥貔貅,唾手交南定七州。

天上玺书兼将相,座中杯酒尽公侯。

龙洲自古浮青雀,鳄注于今起白鸥。

昨夜西江千嶂雨,歌罗城下涨寒流。

  主持人张朝:“1983年,考古专家在歌罗城遗址附近发掘出唐代砖宝墓,出土文物10多件,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歌罗城是岭南古代规模较大,具有历史影响的民族战争军营,对研究民族历史、民族战争具有重要价值。 ”


记者丨叶扬 黄武裕 李永峰 张朝 陈浩

编辑丨曹欣

审核丨叶扬 杨子雄

监制丨周春波

精彩推荐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